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报道 » 正文

“一带一路”提速矿产资源开发与合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03  浏览次数:225
核心提示:“一带一路”提速矿产资源开发与合作
  5月29~31日,作为2017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系列主题活动之一,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首届“丝绸之路”地球物理国际论坛在古城西安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顒、滕吉文、张国伟,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李佩成出席论坛并作了专题报告。
  本次论坛邀请了包括两院院士、俄罗斯、巴基斯坦、老挝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32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内的近200余名业内人士,围绕矿产资源与环境勘查中地球物理相关技术服务与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学术交流与讨论。论坛共享了地球物理学科的国际前沿研究成果,强调了地球物理科学对“一带一路”战略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服务作用。
  西北有色地矿集团董事长孙峰在欢迎辞中表示,首届“丝绸之路”地球物理国际论坛选址西安,意义深远。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自“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以来,西安又一次站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上,也高度契合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战略倡导、推进学科交叉、活跃创新思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多方合作的精神。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雷鸣雄在开幕式上说, “一带一路”建设是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科学理论作为支撑,科学理论的发展不是闭门苦思,而是需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正是丝路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是本次论坛举办的初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选择与西北有色地矿集团联合举办首届“丝绸之路”地球物理国际论坛,是对陕西地勘单位的信任与认可。此前,西北有色地矿集团通过了严格的考察,成为了全国首批,也是陕西省首个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单位,充分展示了陕西省地勘单位的科研创新实力。
  陕西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呼燕说,矿产资源开发与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涉及地质、测量、矿产、环境、生态多方面的科学技术问题,都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陕西在地球科学方面具有坚实的科技和人才优势。
  如何更好利用国土资源深部空间,实现地质调查由浅表走向深部,如何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深部矿产勘查合作和地质矿产信息共享,成为专家学者研讨的重要课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顒在论坛上提出,国家应尽快建设以有限水体运动激发震源(陆地气枪震源)的地震波发射台网,在全国形成“天上有北斗,地下有明灯”的国土探测新格局,为中国的深地探测甚至地学领先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次论坛是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向地球深部进军”号令的积极响应,是对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的传承发扬。同时,为丝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开发和技术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会员级别服务对比表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蒙ICP备1900331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7840200014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互联网信息经营许可证:ICP证 蒙B2-2019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