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政策定位
国家矿山安监局2025年7月发布《金属非金属矿山整体托管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2026-01-01起施行。首次把“整体托管”单独立规,呼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2025年底前生产矿山自建队伍或整体托管”要求,旨在根治“只包不管、责任悬空”顽疾。
0
2
二、核心要点(六个必须)
地下矿山:井下全部生产系统+调度室、提升、通风、供电等辅助环节;露天矿山:采剥、运输、排土、供配电、调度全部纳入,严禁分项切块。
承托方在正式生产前,按《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重新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托管矿长列为证载主要负责人;未取得新证不得组织生产。
委托方负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法定代表人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全面检查,每半年审查一次安全设施设计执行情况;承托方负现场管理直接责任,全面负责生产、技术、安全、投入,严禁转包、分包托管范围工程。
大型矿山或深凹、高陡、地质复杂矿山:须为“大型矿山企业”或具备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灾害严重矿井须具备同类灾害治理业绩;近3年不得列入安全生产严重失信名单。
承托方施工队伍应整体调动;新组建人员须签劳动合同,井下禁用劳务派遣工;托管前对全员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
鼓励签订不低于3年的长期合同;合同签订后10个工作日内,同步报送属地监管部门和驻地矿山安全监察机构;期满续托管须提前6个月重新签约报备。
0
3
三、监管新招
托管矿山纳入“双随机”重点对象,检查时对委托、承托双方同步执法;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按“一案双查”追究双主体责任,并计入委托方事故统计;
建立全国托管信息库,对承托方业绩、事故、失信情况实时公开,倒逼优质企业胜出。
0
4
行业影响
门槛陡升:资质、业绩、人员、资金“四高”要求将淘汰大批中小施工队,市场快速向央企、省属国企及一级资质龙头集中。
成本前置:安全投入单列、重新办证、系统升级预计增加一次性费用5%–8%,但可降低事故赔偿和停产损失。
自建队伍回流:政策鼓励矿山企业自建采掘队伍,到2025年底整体外包比例有望由目前约60%降至40%以下。
智能化提速:为满足“整建制+少人化”要求,5G、无人采矿、机器人巡检订单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托管费率重构:长期合同、安全投入显性化将推动托管费从“低价中标”转向“价值定价”,行业毛利率有望回升。
0
5
企业行动
10月24日召开地下矿山外包转自营推进会,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全集团地下矿山必须完成外包转自营,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完不成严肃问责。
莱州焦家金矿、玲珑金矿等已取消采掘外包,组建6支自营掘进队;2025年计划再投入3亿元配备5G远程凿岩台车、无人电机车,减少井下用工20%。
德尔尼铜矿(海拔4000m)2024年起收回井巷掘进外包,转为自建+EPC模式;同步推广尾砂膏体充填,实现“采-充”一体化自营。
大孤山铁矿虽为露天矿,但已将穿孔、爆破、铲装全部收回自营,取消年度外包合同额1.8亿元,建立“自营+智能化”示范采区
2024年完成采剥自营改革,取消原三年期外包标,投资12亿元购置300吨级无人驾驶卡车,实现“采-运-排”自营率95%,为露天矿自营提供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