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况:三大矿区齐发力,千万吨级资源矩阵成型
资源储量里程碑:4200 万吨级多金属矿田崛起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矿产开发成果显著,乌兰陶勒盖东、呼布敦陶勒盖、达赛脱三大主力矿区,累计探明铅锌银锑钼等多金属矿石资源量达4245.8万吨,汇聚锌、铅、银等多种稀缺金属,形成北疆重要多金属资源集聚区。其中乌兰陶勒盖东矿区以2312万吨的探明储量,成为区域核心储量支柱,为规模化开采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建设进度:从手续落地到开工建设的全周期推进
截至2025年11月,三大矿区已实现“审批清零”,建设进程加速推进。乌兰陶勒盖东矿区取得90万吨/年采选项目建设用地批复,进入实质建设阶段;呼布敦陶勒盖64万吨/年采选项目已开工并全面建设;达赛脱矿区(隶属锡林郭勒盟山金阿尔哈达矿业,总投资11.6亿元)则成为首个全手续办结项目,具备即时开工条件。
配套的迪彦钦阿木钼多金属矿项目,已取得立项、环评等核心手续及138公顷先行建设用地,预计11月底完成工程地质与文物勘察,2026年启动建设,彰显出当地发展矿业的高效与决心。
二、核心地与项目解析:技术驱动下的现代化矿山建设
乌兰陶勒盖镇位于乌审旗中东部,这片土地地貌复杂多样,草原、沙漠、平原、丘陵等地貌一应俱全,平均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呈北高南低之势,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丰富,四季分明,虽无霜期短、降水稀少,但独特的气候条件却赋予了这里别样的生态魅力。
1、 乌兰陶勒盖东矿区:银锌铅多金属开发标杆项目
乌兰陶勒盖东矿区是银锌铅多金属开发标杆,面积5.3958平方公里,探明矿石量2312万吨,伴生金、铜等贵金属。项目采用地下开采方式,设计服务年限19年,年采选规模90万吨,总投资10.18亿元,配套铅精矿(含银)、锌精矿(含银)生产线,预计年产值超5亿元。技术上采用穿脉分层凿岩空场嗣后充填法等绿色工艺,搭配智能选矿控制系统,矿石综合回收率达85%以上。环保投资5162万元,占总投资5.1%,通过全封闭尾矿库和废水循环系统,实现“三废”达标排放。
2、 呼布敦陶勒盖矿区:锌铅银锑多金属综合开发示范
呼布敦陶勒盖矿区位于萨麦苏木,面积3.7468平方公里,已查明铅锌银锑矿石资源量1118万吨。项目年采选规模64万吨,总投资6.5亿元,规划建设年处理60万吨矿石的选矿厂,可生产铅精粉、锌精粉及银锭,预计年产值2.43亿元,税收贡献0.65亿元。其“采选一体化”设计将矿石运输半径控制在5公里内,提升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同步规划锌冶炼深加工产业园,未来将形成“采矿—选矿—冶炼”全产业链,带动当地200人就业,拉动周边相关产业产值增长1.2亿元。
3、达赛脱矿区:铅锌银金多金属高效开发先行样本
达赛脱矿区是首个全手续落地项目,面积1.5322平方公里,已查明矿石资源量815.8万吨,以铅锌银金为主。项目总投资11.6亿元,设计年采选60万吨,服务年限12年,采用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建设日处理2000吨矿石的智能化选矿厂及总库容126万立方米的四等尾矿库,实现尾矿100%安全处置。投产后预计年产铅金属1.26万吨、锌金属1.53万吨、银30吨,年营业收入5.28亿元、利润1.33亿元、税收1.11亿元,将推动东乌旗有色金属产业年增速提升3个百分点。
三、区域发展动能:政策护航下的产业集群化布局
政府服务创新:“手续清零” 破解审批堵点
东乌珠穆沁旗以政务服务创新推动项目落地,推行“重点项目攻坚专班”机制,针对矿产开发12项核心审批事项建立“一企一策”服务体系。通过流程优化,将传统18个月的审批周期压缩至9个月,实现“拿地即开工”。2025年累计召开32次项目协调会,解决用地指标、能耗配额等21项关键问题,为项目开工扫清障碍。
产业链延伸规划:构建 “采选 — 冶炼 — 加工” 产业生态
以三大矿区为核心,东乌珠穆沁旗规划构建“采选—冶炼—加工”产业生态,布局5万吨钼冶炼、8万吨铅冶炼等项目,同步推进2×60万千瓦煤电机组保障能源供给,目标形成年产值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其中投资78.15亿元的迪彦钦阿木钼矿为“链主”项目,预计年营收33.02亿元、税收5.82亿元,提供374个就业岗位,将填补内蒙古高端钼加工空白,吸引50余家上下游企业集聚。
四、战略意义:资源开发与绿色发展的北疆实践
经济提质效应:激活千万吨级资源价值
多金属矿采选项目为东乌珠穆沁旗带来显著经济提质效应。项目全部达产后,当地年新增矿石处理能力214万吨,预计实现有色金属产值20亿元(占全旗工业产值40%),上缴税收超3亿元,为民生与基建提供财政支撑。同时可带动1500人以上就业,推动牧区城镇化率提升5个百分点,形成“资源开发—产业集聚—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生态保护并重:绿色矿山建设成标配
东乌珠穆沁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绿色矿山建设作为标配。各项目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乌兰陶勒盖东矿区通过生态监测系统实现精准修复,植被恢复率达90%;达赛脱矿区采用尾矿干堆技术,减少30%土地占用并实现尾矿安全处置。全区域推行“边开采、边治理”模式,累计投入超2亿元环保资金,确保矿产开发与草原生态协调发展。
五、未来展望: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的跨越
随着三大矿区进入施工高峰期,东乌珠穆沁旗正从单一矿产开采向“精采细选深加工”转型。按规划,2028年当地将形成多金属采选、冶炼、新材料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助力其成为内蒙古“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的标杆。该集群将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创造就业与财政收益,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践行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的理念,为北疆草原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