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尾矿产量大、综合利用市场投资空间近七千亿元
我国尾矿产出量主要来源于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以及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主要包括铁尾矿、铜尾矿、有色金属尾矿,分别占据总量的66.11%、25.14%、10.87%、16.86%,按照每年堆埋填充的矿山空场的53%尾矿进行综合利用,并且单吨投资额分别约为1400元、1500元、1500元推算,我国年产8.9亿吨尾矿中仍存在5.61亿吨尚未得到有效利用,若此部分尾矿充分得到循环利用,市场可投资总额约6914.18亿元,详情请见表1。
表1 我国尾矿综合利用市场空间
种类 |
年产量(亿吨) |
可综合利用量(亿吨) |
单投资额(元) |
空间 (亿元) |
铁尾矿 |
5.88 |
3.12 |
1400 |
4366.11 |
铜尾矿 |
2.24 |
1.19 |
1500 |
1778.63 |
有色金属尾矿 |
0.97 |
0.51 |
1500 |
769.44 |
黄金尾矿 |
1.5 |
0.8 |
/ |
/ |
总计 |
10.59 |
5.62 |
4400 |
6914.18 |
数据来源:环境部 资料来源:金智创新行研中心
尾矿处理企业数量多,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东地区
目前,由于开采以及冶炼的不充分,造成我国尾矿产量以及堆存量巨大,使大量有价值的矿产资源存留于尾矿中,最大限度的回收尾矿中的有用成分是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一般来看,尾矿可作为矿山地下开采采空区的填充料、利用尾矿治砂和经处理后作为水泥、耐火材料、混凝土等建筑材料。
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是提高采选技术最大限度的提取其中有用物质,以促进尾矿向无尾矿方向发展。
二是尾矿治砂,将尾矿经过制砂机碾磨,制造建筑材料以及路面材料,如铸石、玻璃、泡沫材料等。
三是用作采空区的填充料,用于矿山空场填充领域。该三种处理方式在国内外均已得到应用,由于其市场空间大、经济效益高,在我国,基于回收、加工、运输的尾矿处理企业数量较多。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尾矿处理企业共951家,最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东地区。考虑到尾矿处理产业的成本收益,我国尾矿综合利用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数据显示,我国华南地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尾矿处理企业占比分别为6.20%、31.65%、16.51%、13.35%、15.14%、7.57%、9.57%。
我国尾矿资源丰富,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中占据主要部分,数据显示,我国大宗工业固废年产总量为30.67亿吨,其中尾矿占比近三成。同时,我国尾矿产出量主要来源于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以及黑色金属矿采选业,若将其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市场投资空间近七千亿元。由于其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较大,近年来,引来很多尾矿综合利用企业,由于尾矿处理按照集中、就近原则,促使我国尾矿处理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