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自然资源厅集中启动并部署了涉及铜、铁、铝土矿、稀土、锂等关键矿种的三十余个地质普查项目,总投入资金逾1.3亿元。此次大规模勘查行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系统摸清全省矿产资源家底。
数据显示显示,山西省正在加大对铜、铁、铝土矿等传统优势矿产以及稀土、锂等战略性新兴矿产的勘查力度,勘查工作主要由省属地勘单位承担,项目区域集中性明显。
本次梳理的项目共33个,合同总金额达13294.29万元。所有项目的采购人均为山西省自然资源厅,表明这是由省级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的系统性地质勘查工作。中标供应商全部为省属或中央驻晋地勘单位,体现了专业领域的高度集中性。
项目涉及的矿种多样,反映了山西省多元化的矿产资源禀赋和勘查战略。
-
铜矿是绝对重点:共有7个项目明确以铜矿为主攻矿种,占总项目数的29%,主要集中分布于运城市的垣曲、闻喜、绛县等传统铜矿基地,表明该区域仍是深部及外围找矿的重点。
-
铁矿与铝土矿并重:铁矿普查项目有5个,铝土矿普查项目有3个。铁矿勘查分布在代县、灵丘、襄汾等地;铝土矿则集中在山西传统的沁源、乡宁、阳曲等氧化铝生产基地。
-
金及多金属矿持续受到关注:以金为主攻或共生矿种的项目有6个,多与银、铅、锌等金属伴生,分布较广,在代县、繁峙、右玉等地均有布局。
-
战略性新兴矿产勘查启动:出现了稀土矿(天镇县)和锂矿(夏县)的普查项目,特别是天镇县王会庄稀土矿普查合同金额高达982.3万元,显示出山西省在寻找新能源、新材料关键矿产资源方面的前瞻性布局。
-
其他重要矿产:还包括金红石(钛矿)、石墨、煤层气等资源的普查,涵盖了金属、非金属和能源矿产。
项目金额差异较大,反映了项目的工作量和重要性不同。
-
千万级项目:有2个,分别是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七里村矿区石墨矿普查(续作,1304.8万元)和山西省闻喜县横岭铜矿外围深部普查(1223.4万元),均为“续作”项目,表明这些项目前景良好,持续投入。
-
500万至1000万级项目:有6个,包括代县保沟金多金属矿、襄汾新民铁矿、天镇稀土矿等,多为重点矿种的重点勘查区。
-
主流区间(200万至500万):大部分项目(13个)落在此区间,是省级矿产普查的典型投入规模。
-
200万以下项目:有3个,多为调查性或初步普查项目。
项目承担单位高度集中,体现了各单位的传统技术优势和地域专长。
-
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四地质队有限公司:成为最大赢家,独揽10个项目,总金额高达6215万元。其项目几乎全部集中在运城地区的铜矿、银矿,凸显了其在晋南地区铜矿勘查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
-
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七地质队有限公司:承担6个项目,总金额3461万元。项目分布较广,涉及金红石、铁矿、金矿、石墨等,显示出综合实力。
-
山西省地质调查院有限公司:承担4个项目,总金额968.39万元。项目类型包括金矿、铝土矿和锂矿,偏向于基础性、调查性工作。
-
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一地质队有限公司:承担3个项目,总金额1385.15万元。项目集中在代县-繁峙一带的金、多金属矿。
-
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三地质队有限公司:承担4个项目,总金额2000万元。项目涉及铁矿、银铅锌矿等。
-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三局物探队:承担3个项目,总金额1237.61万元。作为中央地质单位,在物探技术应用方面有优势。
-
巩固传统优势:山西省正在通过持续投入,对垣曲-中条山铜矿基地、晋北铁矿带、晋西铝土矿带等传统优势矿产区进行深度挖潜,寻找接替资源。
-
布局新兴领域:对稀土、锂等战略性矿产的勘查投入,是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旨在培育省内新的矿业经济增长点。
-
工作方法深化:项目中出现了“深部普查”、“外围普查”、“续作”等关键词,表明勘查工作已从地表浅部向深部、边部拓展,找矿难度增大,对技术的要求更高。
-
队伍专业化分工明确:省内地勘单位经过企业化改革后,在市场分工中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区域和矿种领域,有利于专业技术经验的积累和找矿效率的提升。
于国家,此举旨在应对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将锂、稀土等关键矿产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筑牢资源根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于地方,如山西此次集中启动普查,是将国家战略落地,变资源禀赋为发展优势的关键一步。通过深部找矿与新区突破,既能服务全国大局,也能为区域经济转型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