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第五地质大队在辽东地区发现并初步确认“大东沟式”低品位金矿床,已正式提交金金属量1444.49吨,是我国首例单体千吨级金矿床,有望成为我国第一个金金属量超过1000吨的世界级金矿。

大东沟金矿床0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大东沟金矿床地质构造简图
矿床呈现“低品位、大吨位、易选冶、埋藏浅”特征,具备巨大经济开发潜力:
-
位置:位于辽宁省盖州市与大石桥市交界处,交通便利;
-
类型:受水平剪切构造控制,赋存于古元古界辽河群盖县岩组绢云千枚岩中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
规模:含金构造蚀变岩带东西长超3000米、南北宽超2500米,垂厚最大500米;
-
品位:品位低,但分布均匀,品位0.3~1g/t,局部达1~3g/t;
-
矿石性质: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粒度微细但以粒间金和裂隙金为主,有害元素砷含量较低;
-
开采条件:埋藏浅,适合大规模露天开采,开采成本低;
-
选冶性能:初步选矿实验显示,金回收率可达65%~91%,选冶难度较小。

世界最大金矿为南非兰德金矿,储量5.3万t,已开采3.5万吨,剩余储量1.8万吨。
中国最大单体金矿是位于山东省莱州市的“西岭金矿”,累计探获金金属量达592.186吨,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深度最大(资源量分布于-1000米至-2500米标高)、规模最大的单体金矿床
首次发现金矿找矿线索,圈出5条金矿体(估算金金属量21.22千克),后续进一步普查圈出109条金矿带(金金属量207.79千克),但因当时标准下矿体规模小、品位不高,被认为“工业价值不大”而搁置。
项目重启为省本级地质勘查项目,转变勘查思路——将零散矿化体与蚀变围岩作为整体评价,识别出“大东沟含金构造蚀变岩带”,确认矿化带连续稳定,提出按低品位(Au≥0.5g/t)指标估算,资源量可达千吨的找矿远景,并形成《大东沟地区低品位赋存特征及成因研究》科研成果。
采用“普详勘一体化”加速勘查方式,所有钻孔均见矿;按边界品位Au≥0.3g/t、工业品位Au≥0.5g/t圈定矿体,初步估算金资源量超1500吨,正式确认其超大型金矿地位。
-
采矿成本:≈80元/克(剥采比3测算);
-
选矿成本:≈200元/克(按金回收率80%估算,实际回收率65%~91%);
-
管理、税费等综合成本:≈100元/克;
-
总现金成本(不含所得税):≈380元/克。
若剥采比更低、平均品位更高(大于0.5克/吨),回收率更高(估计90%),总现金成本会相应降低。
-
2023年11月24日:辽宁省自然资源厅与辽宁地质勘探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探矿权出让合同,明确探矿权归属;
-
2023年12月28日:辽宁省自然资源厅为辽宁地矿集团颁发《探矿权许可证》,开启合法勘查权限;
-
2024年4月3日:辽宁地矿集团将探矿权转让至下属辽宁省地矿集团上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探矿权有效期为2024年4月3日-2028年12月28日,实现项目专业化运营;
-
2024年:项目被辽宁省委、省政府确立为重点项目,在省自然资源厅、省国资委指导下,统筹18家单位开展勘查“大会战”,创新“普详勘一体化”模式。
-
2024-2025年:辽宁地矿集团自筹近2亿元投入勘查,完成219个钻孔、13.67万米钻探进尺及近10万个样品化验,将原计划3年工期缩短至15个月,创国内“短周期、高质量”勘查先例;
-
2025年9月10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中,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许大纯透露,该金矿初步评审金资源量近1500吨;
-
2025年9月下旬:项目通过辽宁省自然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正式提交金金属量1444.49吨,标志我国首个单体千吨级金矿落定,同时将辽宁金矿资源量排名从全国第19位跃升至第2位。
-
2025年4月:组织专家评审《辽宁省盖州市大东沟地区金矿普查项目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出具评审表;
-
2025年9月22日:辽宁省盖州市大东沟地区金矿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服务中标结果公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137万元中标,标志项目从勘查阶段向开发规划阶段过渡。
2025年11月底前,完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方案(二合一方案)的招投标、审查与公示工作;2025年年底前,完成采矿权新立报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