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技术 » 正文

我国将研发深水电磁勘探系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03  浏览次数:224
核心提示:我国将研发深水电磁勘探系统
 我国将研发深水电磁勘探系统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局牵头申请的“深水双船拖曳式海洋电磁勘探系统研发”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批准立项。

  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局牵头申请的“深水双船拖曳式海洋电磁勘探系统研发”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批准立项。
  该项目将针对深水及复杂油气构造关键地质问题,研发一套全新的双船拖曳式海洋电磁勘探系统,以解决深水区复杂地质环境的油气勘探面临的分辨率低、探测深度浅、效率低下等重大瓶颈问题,有望发展成为海洋油气田调查的一项重要支撑技术。
  我国深水油气经过多年的调查,野外地震采集、地震资料处理取得丰富的成果,但在关键构造、基底信息等关键地质问题上,特别是深水海域地震剖面在中生界成像一直是困扰目前油气勘探的难题,成为制约深水油气勘探的瓶颈。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方法可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电性成像,解答物质属性的难题,为此,电磁方法受到了关注。因此,研发全新的深水双船拖曳式海洋电磁勘探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方法是电法勘探的一种,也是目前海洋资源探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世纪初,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方法逐渐进入国际油气勘探行业。由于海洋电磁的勘探成本较低,一般只有钻探成本的10%,西方各大石油公司从2011年起,在从事海洋油气勘查时,采用海洋地震勘探联合海洋电磁观测,从而减少干井率,提高油气勘探的经济效益。
  从上世纪末开始,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大学和中南大学等组成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的研究,2000年完成了首批海底大地电磁仪的研发并成功进行了海试。之后,进入了海洋可控源电磁方法技术研究阶段,自主研发了可适合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的海底电磁探测仪器。但直到现在还存在分辨率较低、采集信息量少、探测深度浅、效率低且存在丢失仪器风险等多个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由广州海洋局牵头,联合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工业大学、中南大学、中船重工710所和青岛海山海洋装备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申请设立了“深水双船拖曳式海洋电磁勘探系统研发”项目,计划针对水深2000米以内深水区油气构造,研究近海底拖曳式大功率发射和多分量电磁信息动态采集的关键技术问题,完成深水拖曳式大功率时频电磁发射系统、多链缆多分量深水拖曳式电磁采集系统、甲板实时监控系统以及双船拖曳式海洋电磁数据处理软件的研制,建立完整的双船拖曳式海洋电磁勘探海上作业规范,最终形成深水双船拖曳式海洋电磁勘探系统,最大勘探深度为海底以下2000米。
  据项目负责人、广州海洋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余平介绍,项目将围绕两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拟对深水双船拖曳式海洋电磁探测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正演方面,研究储油异常体随不同的埋深、产状、规模及电性等参数改变时电磁场的变化规律,给海上作业、走航航迹、最佳收发距以及扫面测线布置等提供理论依据,反演方面,研究基于自适应非结构有限元模拟算法,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三维电性成像,解决海底复杂油气藏勘探和规模预测的科学问题;二是拟研发深水拖曳式大功率时频电磁发射系统,在海底建立大功率时域和频域人工电磁场,同时研发多链缆多分量深水拖曳式电磁采集系统,实现在海底拖曳过程中连续采集多路三轴正交的电场和磁场,解决近海底拖曳式大功率发射和多分量电磁信息动态采集的技术问题。
  据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由原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而成,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其下设的“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等重点专项,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会员级别服务对比表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蒙ICP备1900331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7840200014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互联网信息经营许可证:ICP证 蒙B2-2019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