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矿产资源是支撑现代工业体系的核心基础,兼具经济安全与国防安全双重属性。根据各国定义:
-
中国(24种):涵盖稀土、锂、钨等,聚焦产业链自主可控;
-
美国(50种):强调供应链安全,2024年拟新增铜、铀等;
-
欧盟(30种):包含焦煤等能源矿产,突出绿色转型需求。
全球共性关键矿产包括稀土、锂、钴、钨、石墨,这些资源已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
-
供需矛盾尖锐
-
对外依存度:锂(85%)、钴(95%)、铁矿石(81%);
-
高端应用短板:稀土原料占全球70%(14万吨/年,全球总产量20万吨),但高纯稀土(6N级)技术有待突破。
-
-
产业链脆弱性
-
新能源领域:锂、镍、钴需求2030年预计增长3-5倍;
-
军工领域:钨、锑储量全球第一,弹药级高纯材料仍依赖进口。
-
-
地缘风险加剧
刚果(金)钴矿、印尼镍矿的政治波动,直接威胁供应链安全。
领域 | 核心矿种 | 应用场景 | 风险等级 |
新能源汽车 |
锂、钴、镍 |
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
★★★★★ |
半导体 |
镓、锗、高纯石英 |
芯片、光纤、导弹制导 |
★★★★☆ |
国防军工 |
钨、铀、铍 |
穿甲弹、核燃料、航天发动机 |
★★★★★ |
量子技术 |
铷、铯 |
原子钟、量子计算机 |
★★★☆☆ |
1.稀土(REE)
-
政策
-
中国:实施开采总量控制(2025年稀土开采指标21万吨),强化出口管制(2023年镓、锗出口许可制)。
-
美国:重启芒廷帕斯稀土矿,推动本土分离产能建设(MPMaterials投资7亿美元)。
-
欧盟:计划2030年本土供应占比提升至20%。
-
需求逻辑
-
永磁材料(钕铁硼)占全球稀土消费40%,用于新能源车、风电(单台风机需600kg稀土)。
-
军工应用:雷达吸波材料(隐身战机)、激光制导(精确弹药)。
-
对外依存度
-
中国:全球供应占比60%(加工占比90%),但高端钕铁硼专利被日立金属垄断。
-
欧美:100%依赖中国分离提纯技术。
-
未来态势
-
技术替代:无稀土电机或挤压需求。
2.锂(Li)
-
政策
-
中国:将锂列入战略性矿产,鼓励盐湖提锂技术(青海规划2025年产能20万吨LCE)。
-
智利:推动国有化(2023年成立国家锂业公司),限制私人矿权。
-
需求逻辑
-
动力电池占全球锂消费75%,单辆电动车需50-70kg碳酸锂。
-
储能需求:2030年全球储能锂电需求或达1.5TWh(2023年约0.3TWh)。
-
对外依存度
-
中国:85%锂原料进口(澳洲锂辉石占60%、南美盐湖占25%)。
-
欧洲:计划2030年本土供应占比提升至30%。
-
未来态势
-
宁德时代已量产钠电池,或分流10%-15%锂需求。资源争夺更趋白热化。
3.钴(Co)
-
政策
-
刚果(金):2023年上调矿业税至10%,要求本土加工。
-
欧盟:将钴列为关键原材料,推动电池回收(要求2030年回收率超25%)。
-
需求逻辑
-
三元电池(NCM/NCA)占钴消费50%,高镍化趋势降低单吨钴用量(NCM811钴占比仅6%)。
-
军工应用:高温合金(航空发动机叶片)。
-
对外依存度
-
全球:70%产量来自刚果(金),中国控制50%冶炼产能。
-
中国:95%钴原料进口,但掌握全球80%精炼钴产能。
-
未来态势
-
无钴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特斯拉磷酸铁锂路线挤压需求。
4.钨(W)
-
政策
-
中国:实行开采总量控制(2025年钨精矿指标10.5万吨),限制初级产品出口。
-
美国:国防储备局2024年采购200吨钨,应对供应链风险。
-
需求逻辑
-
硬质合金占消费60%(切削工具、钻头)。
-
军工刚需:穿甲弹(钨合金密度达钢的2.5倍)、火箭喷嘴。
-
对外依存度
-
中国:供应全球80%钨,但高端硬质合金依赖山特维克。
-
欧美:100%依赖进口,中国占其供应量的75%。
-
未来态势
-
因矿山品位下降,2024年APT价格同比上涨20%;废硬质合金回收率不足30%,提升空间大。
5.石墨(Graphite)
-
政策
-
中国:将晶质石墨列为战略性矿产,限制鳞片石墨出口(2023年加征20%关税)。
-
欧盟:计划2030年实现负极材料100%本土化。
-
需求逻辑
-
负极材料占消费50%(1吨电池需1.2kg石墨)。
-
散热材料:5G基站、卫星热控系统。
-
对外依存度
-
全球:中国供应65%天然石墨,莫桑比克成新兴来源(SyrahResources)。
-
中国:80%高端负极用球形石墨依赖进口提纯技术。
-
未来态势
-
合成石墨替代:宁德时代采用硅基负极,或减少20%天然石墨需求。
-
美国:通过第14241号行政令加速矿产开发,对铜、铀实施"232调查+关税"组合拳;
-
欧盟:建立关键矿产俱乐部,联合加拿大、澳大利亚保障锂、稀土供应;
-
中国: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重点攻关锂、稀土、铀等紧缺矿种。
-
资源保障
-
建立"矿产地+产能+产品"三级储备体系;
-
深化与俄罗斯(铀)、南美(锂)、非洲(钴)的资源合作。
-
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聚焦锂、稀土、铀等紧缺矿种
-
-
技术突围
-
突破高纯稀土(6N级)、半导体级镓锗提纯、无稀土永磁电机等"卡脖子"技术;
-
提升退役电池锂钴回收率(目前不足30%)。
-
研发钠电池(替代锂)、无稀土永磁电机。
-
-
产业协同
-
培育"勘查-冶炼-材料-回收"全产业链龙头;
-
推动稀土、钨等国际定价中心建设。
-
-
政策创新
-
动态调整目录(每3-5年),纳入铷、铯等新兴技术矿产;
-
探索"矿业+军工"定向采购模式。
-
到2030年,全球战略性矿产需求将进入指数级增长阶段。建议:
-
短期:加强海外资源权益收购;
-
中期:建设国家级关键矿产大数据平台,优化供应链预警;
-
长期:通过军民融合与循环经济,构建自主可控的资源安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