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报道 » 正文

唐菊兴院士:高原探矿路漫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17  浏览次数:62
核心提示:唐菊兴院士:高原探矿路漫漫
 在12月8日下午北京举行的中国工程院2023年当选院士学习教育暨颁证仪式上,我国著名探矿专家、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唐菊兴,从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院士手中接过了鲜红的院士证书。这沉甸甸荣誉,印证了他数十年青藏高原科技找矿的丰硕成果,更激励他以至诚、至真、至勇、至纯之心,踏上推动西藏乃至全国铜矿勘查新突破的漫漫征程。
  1980年,当未满16周岁的唐菊兴,从烟雨迷蒙的浙江嘉兴,挑着一根小扁担,扛着被褥,历时近70个小时来到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找矿系学习时,并没有想到自己会走向更高远的西部,把毕生智慧和汗水投入青藏高原找矿事业。
  嘉兴没有什么矿,少年唐菊兴也不知什么是找矿。但学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的道理他是知道的。大学四年,他的成绩始终保持在班里的第一第二名。矿产系,主要学的就是矿产地质调查。开始,只是听说找矿辛苦,而到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时,他才真正理解了地质工作的艰苦、艰难、艰辛。
  生产实习是在云南昆阳磷矿进行地质填图。吃过早饭带个馒头就上山,一头扎进满是蚂蟥、蛇和荆棘的密林,辛苦不言而喻;没想到,毕业实习参加东天山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勘查,条件更为艰苦。他至今还记得,在1984年的4月初,他第一次见到了戈壁滩,第一次见识了西北彪悍的狂风——从下午3点多一直刮到第二天早晨,帐篷都吹跑了。在东天山戈壁荒漠、崇山峻岭的那几个月里,他在导师、矿产系系主任王润民教授的带领下开展地质填图、科学研究,亲身体会了地质人“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精神,亲身感受了在艰苦岁月中艰难创业、交出完满找矿成果的喜悦。
  1984年,刚满20岁的唐菊兴从成都地质学院毕业,留校任教。
  之后,一切顺风顺水、顺理成章:学业上,到武汉地质学院进修,又在成都地质学院继续攻读了硕士、博士;工作上,从助教到教授,直至担任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常务副书记、副院长。
  转折发生在2004年。当年6月,他在成都地院85级小师弟也是同乡王登红的劝说下,进入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研究工作,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在陈院士的指导下,他的眼界更加开阔,对西藏冈底斯等成矿带、以及斑岩铜矿的研究也愈发深入。
  2006年8月出站时,正好赶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中的青藏专项即将启动,这意味这青藏高原地质工作将迎来一个跨时代的飞跃,而他和同事在区域成矿特别是铜矿研究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多项创新认识亟待验证——这对于一个醉心于矿产勘查的地质科技工作者来说,诱惑实在太大了。于是他便听从了陈院士的建议,留在地科院,专心从事青藏高原矿产方面的研究工作。
  满足安稳、囿于安逸,可能是当今大多数人的选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身边的许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已经功成名就且38岁就被评为教授的老唐偏要从学院领导的位置上毅然出走?好在他的夫人是支持他的,在青藏高原找矿中作出成绩是他的愿望,有所追求,就要有所放弃。
  唐菊兴来到地科院,没有提任何要求。那时,一个月租房子要3500元,差不多要花去他工资的一半,教授转成了研究员,工资比之前低了一大截。不过,他从未后悔,他知道,理想与舒适是无法兼容的,对自己而言,做好科学研究、为国找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问题,更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唐菊兴很快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崭露头角,矿产资源研究所先后任命他为区划研究室副主任、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室主任,直至后来的大宗急缺矿产调查工程的首席科学家和地调局首批“李四光学者”。

原文链接:https://www.iziran.net/h5/news.html?id=5287728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会员级别服务对比表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蒙ICP备1900331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7840200014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互联网信息经营许可证:ICP证 蒙B2-20190093